⒈ 物理学名词。一个物体(如电导体、可磁化体、电路)内部由于另一类似激发物体的接近(但不接触)或者由于磁通的变化而产生的电荷、磁性或电动势。
英response; reaction; interaction;
⒉ 因受外界影响而引起相应的反应。
例自然界现象对于人间情绪有种种不同的感应,我以为月亮引起的感应多半是消极。——茅盾《谈月亮》
令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与妻书》
⒈ 受影响而引起反应。
引《易·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汉书·礼乐志》:“《书》云:‘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犹且感应,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诸玩》:“﹝琴﹞凡动第一絃,则第四絃亦应,自然易动,即以羽毛轻纤之物试之,皆然,此气之自然感应者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序言》:“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⒉ 谓神明对人事的反响。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神通感应,不可思量。”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幽明感应,祸福萌兆则书之。”
明 沉鲸 《双珠记·僧榻传音》:“恶有恶报,感应之常。”
《清史稿·世祖纪二》:“考之《洪范》,作肃为时雨之徵,天人感应,理本不爽。”
⒊ 物理学名词。指某些物体或电磁装置受到电场或磁场的作用而发生电磁状态的变化。
⒈ 互相感动相应。
引《易经·咸》:「二气感应以相与。」
⒉ 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引起相应的情感和动作。
引《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书》云:『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且犹感应,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西游记·第三六回》:「你本是泥塑金装假像,内里岂无感应?」
近感觉 感触
⒊ 人以精诚感动神明,神明自然会回应人。
引《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皆有神祇感应,然后营之。」
清·惠栋〈太上感应篇注序〉:「因念此书感应之速,欲公诸同好。 」
⒋ 一种物理现象。分为:(1) 静电、静磁感应。因带电或具磁性物体的靠近,而使未带静电、磁性的物体带电、呈磁性的现象。(2) 电磁感应。指某些物体或电磁装置,因受到电场或磁场的作用,而造成电磁状态的变化。
1、学咒要先正心诚意,若心不正,学什么咒都是邪的。心正了,学咒才有感应。
2、他好像有心电感应似的,一语道破了我的想法。
3、世界上最美好最漂亮的东西是看不见的,也摸不着的。它们必须用心去感应。
4、没有一丝光亮指引,世界一片黯淡,我蜗行在人生坎坷的小道上,唯有心与世界感应。
5、营造和谐健康校园,感应校园文化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