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数学教学,模板,评价

    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范文27篇[ 实用范文 ]

    实用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23 19:54:02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范文 第一篇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第70~71页。1.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2.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迁移类推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范文 第一篇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第70~71页。

    1.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迁移类推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老师想了一个数,它是个两位数,你们猜它是几?(随着学生的猜测,教师用“大了”和“小了”提示)

    回忆刚才我们猜数的时候,是不是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呢?像刚才这种在老师提示下进行有根据的猜测,叫估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估计。

    [说明:课前的猜数游戏,学生兴趣盎然,为新课的引入做好了铺垫。]

    1.今天的课堂上,除了老师和你们外,还来了你们的一些老朋友呢!(课件呈现8只机器猫)来了多少只机器猫?(当数量少的时候,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

    快数一数,这里有多少?(课件呈现满屏幕的机器猫,造成学生数不清的困难)

    2.这么多,一下子数不清,我们可以估一估呀!(学生第一次估的差距比较大,有1000、100、500、200等)

    师:怎样估计能精确些?

    生1:圈出一份估一估,然后再看有这样的几份。

    生2:给这些机器猫排排队。

    3.课件给机器猫排队,排成8行。(按先估每行大约有几只,然后乘8的方法估一估)

    4.师:机器猫每行有29只,排成8行,大约有多少只?该怎么列式?

    [说明:创设数机器猫只数的情境,分成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1.直接呈现数量较少的机器猫,学生一眼就可以观察得出;2.呈现很多机器猫,造成数不清的困难,引导学生感受估计的需要;3.由于眼花缭乱,第一次估计不精确;4.通过交流估计的方法,达到比较精确的估算。这样四个层次的教学,让学生主动感受和体验到了估算的必要性与作用。]

    ×8大约等于多少?把你的想法,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

    2.交流展示学生的估算方法。

    ×8≈240,把29看成30。

    (师介绍约等号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与等号进行比较)

    ×8≈160,把29看成20。

    ×8≈290,把8看成10。

    ×8≈300,把29看成30,把8看成10。

    [说明: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与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以尽情地流露与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到完善。学生在此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虽然有的方法还不恰当,但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了发展,并在与他人方法的比较中感受到了不同估算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3.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4.同样是把因数看成整十数,但估出来的结果差距很大,这是什么原因啊?

    5.通过交流明确:应该把因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估算。(去掉29×8≈160)

    6.剩下的三个结果,哪个与准确值最接近?(课件演示每种估算方法)

    (A是多估了1个8,C是多估了2个29,D是多估了2个29和1个8;这里不需要向学生直接说明,只要让学生感受即可)

    小结:这几种方法都可以,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7.全班42人,如果送给每人5只机器猫,估一估,这些机器猫够送吗?42×5≈200(只)

    和前面一题进行比较:29×8≈240(估大),42×5≈200(估小)。

    8.试一试。

    21×6≈ 48×5≈ 397×3≈ 510×7≈

    9.小结:我们在估算的时候,都是把这些乘法算式中的某个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那是不是可以看成任意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呢?(要看成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和估算有很大的 联系。陆老师今年暑假的北京之游就碰到了很多和估算有关的知识,让我们以数学的眼光去看看吧!

    第一站:长城

    长城离陆老师所住的宾馆有点远,汽车每小时行驶53千米,3小时才到达,长城离宾馆大约有()千米。

    第二站:美丽的北海公园

    告示:每条大游船限乘120人。

    正好有4个旅游团,每个团有31人,估算一下,他们能同时上一条船吗?

    [说明:此题引发了学生的争论:约等于120,却为什么不能上船?出现认知上的矛盾,学生通过争论后,明白把31看成30是估小了,所以结果也比准确值小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懂得了估算和精确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在运用估算结果来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必须考虑现实情况。]

    比较:31×4○120(让学生明白估算的另一个用途)

    第三站:天坛公园

    每张门票8元,陆老师所在的旅游团共有39人,320元钱够买门票吗?

    为什么同样是估算,刚才不能上船,而现在买门票却又够了呢?

    学生通过辨析比较发现,刚才是估小了,而现在是估大了,所以够了。

    比较:39×8○320

    第四站:购买北京特产

    每种特产,老师准备都买8份,请你们帮助我算一算,大约要花多少元钱?

    反馈:1.(58+11+33)××8+11×8+33×8

    ≈(60+10+30)×8 ≈60×8+10×8+30×8

    =800(元) =800(元)

    比较两种方法,哪种简单?想一想,老师大约带多少钱就够了?(让学生明白估算还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帮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估算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估算题材,重视进行估算示范,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并关注估算在培养学生逻辑思辨、辩证看待问题能力上的作用。

    1.大胆改变教材内容,使学生产生估算的需要,体验估算的现实性。

    乘法的估算,学生以前并没有接触过。在这节课上,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的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所学习的新内容自然地融合到一起,并通过现实问题,让学生明白估算的必要性。与此同时,课中所设计的一系列练习,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碰到的现实问题,并具备用估算解决的现实需要,因而整节课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生活味。

    2.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体验数学课堂的思辨性。

    成功的数学课,既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能将简单的问题深化。“乘法估算”一课,教师们都会想到要让学生体验估算的“必要性”,设计的学习素材要富含现实气息,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是不够的。如果深入研究教材我们就可以发现,在现实运用估算的过程中,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根据估的结果就可以解决相关问题;二是因为估的结果有时估大有时估小,单凭估出来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准确地回答所要解决的问题,即还需结合现实情况进行考量。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了这些情况,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估大”、“估小”的情况及如何运用这样的结果解决问题,同时穿xxx大小的训练,从而将现实性、思辨性较好地统一起来。

    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范文 第二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借助丰富的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2.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3.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三)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五)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范文 第三篇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目标:

    1、以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的理解。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0×2,42÷2,84÷4,90÷3。

    60÷3,36÷3,99÷9,66÷2。

    (42÷2要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导入

    我们知道,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应先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课题)

    三、教学例题

    1、出示挂图。

    (1)学生看图

    (2)问:

    ①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要求什么?

    ②要求“每班能分到多少个”该怎样列式?(板书52÷2)

    ③52÷2=?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让一生板演)

    计算的过程有没有什么发现?十位上的5除以2不能除尽,那么这题到底怎样来计算,结果是多少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代替羽毛球来分一分。(一捆小棒代替一筒羽毛球)

    (3)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操作结果:你是怎样分的?最后每个班分得几个羽毛球?

    (4)教师根据生的汇报再次演示分法:

    ①先把5捆平均成2份,每份2捆,剩下1捆,再把1捆拆开,变成十根再与剩下的2根合起来就是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最后得到26根。

    ②先把剩下1捆拆开先分,再分2根。

    ③全部拆开分。

    (5)问: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第①②种分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6)这两种分法都是先把整捆的分,多下来的`捆拆开来分。

    (7)谁能再来完整地说说刚才我们是怎样分小棒的?

    (8)同桌互相说一说,分一分。

    2、教学笔算

    (1)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52÷2的笔算该怎样写呢?(板书)谁来说说52÷2的笔算该怎样算呢?先算哪一位上的?

    (2)十位上余下来的1表示什么意思?接下去该怎样除?

    (3)请你接下去除。完成书上第7页上的例题。

    (4)谁来告诉大家,刚才是怎样除的?(把关键的地方用红笔标出来)

    追问:十位上剩下1以后怎样除的?

    (5)检验:这道题

    计算是不是正确呢?可以怎样检验?

    (6)比一比:52÷2和口算题中的42÷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补充板书:首位不能整除)

    3、练一练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前2题。

    ①评讲:当十位上有余数时,接下去要怎样算?

    ②同桌互相校对。

    (2)其他题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上,在摆摆、说说、算算中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2题。

    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范文 第四篇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第78~79页“间隔排列”。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一一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喜洋洋和灰太狼排列在一起的图片,问学生排列有什么特点?你能猜出灰太狼后面的是谁吗?指名生回答。并揭示课题。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排列,就叫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间隔排列中的规律。

    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谈话:小兔们听说我们今天要来找规律,已经在它们的花园里等着我们了,你们看,小兔的花园美不美啊?

    1、研究排列特点

    仔细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呀?他们是怎么排的呢?

    (1)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先来看一看活泼可爱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

    生1:一个小兔一个蘑菇……师:还有不同说法吗?

    生2:它们是一个接一个排的。

    师:具体说说它们是怎样一个接一个排的呢?(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也就是小兔和蘑菇是一个隔一个排的。

    (2)说木桩和篱笆

    师:刚才我们讨论了小兔和蘑菇排列的特点,那么木桩和篱笆是怎样排列的呢?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谁来说说。

    (3)说夹子和手帕

    师:夹子和手帕是怎么排列的呢?请谁来说

    (4)比较三排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结论:每排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

    如果学生说不出,就问:用今天刚学到的知识,可以怎么说。

    2、研究个数规律

    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作业纸,数一数每种物体的数量并把表格填写完整。核对数量。

    (2)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生:小兔比蘑菇多1,木桩比篱笆多1,夹子比手帕多1。

    蘑菇比小兔少1,篱笆比木桩少1,手帕比夹子少1。

    师:经过比较,我们发现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3)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要解开这个疑问,我们需要继续研究。

    刚才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很棒,老师还要来考考你们的动手能力。我们来给小兔分蘑菇吧,看看老师是怎么分的,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圈起来看成一组,你们会分吗?那老师就把分蘑菇的任务交给你们了。

    分好了吗?在分蘑菇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_一只小兔没有分到,多了一只小兔,少了一个蘑菇……

    师:是吗?(不相信的语气)老师也来分一分,真的是这样,这就说明小兔比蘑菇多1。

    请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木桩和篱笆,夹子和手帕也分别一组一组地圈一圈,_会怎样?

    师:我们先来看木桩和篱笆,_怎么样?学生回答。

    师:这就说明木桩比篱笆(多1)。

    夹子和手帕呢?我们也一起来圈一圈,_怎么样?

    师:这说明夹子比手帕多1。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确实相差1。

    (4)师:指着表格中的数据,可是为什么都是这些物体多1呢?

    生可能回答:_一只小兔没有蘑菇了

    师:也就是说排在_的是什么?(小兔)排在_的呢?(小兔)一头一尾,也就是两端都是小兔,在这种情况下,小兔比蘑菇多1。

    师:木桩和篱笆这排物体两端都是什么?(木桩)所以木桩比篱笆多1。

    师:夹子和手帕这排物体谁多,为什么?(夹子多1,因为两端都是夹子,所以夹子比手帕多1)

    师:当两端物体相同的时候,排在两端的物体和排在中间的物体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小结:当两端物体相同的时候,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1。

    (板书:两端物体相同)

    3、练习(核心问题:明确谁多,求的是多的还是少的,多1或少1)

    (1)出示小兔蘑菇图,师:这里有8只小兔7个蘑菇,如果接着往下排,一共20只小兔,还是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学生回答,说想法。

    (2)出示夹子和手帕图

    再看,夹子和手帕。如果把20块手帕像下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个夹子。

    学生回答,为什么?

    师:同学们一定要仔细审题,要我们求的是排在两端的物体还是排在中间的物体。

    三、应用思想,拓展规律。

    如果把□和○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0个,○需要几个?

    自己先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汇报,展示学生作业纸。

    (1)□○□○□○□○□○□○□○□○□○□

    □有10个,○有9个。

    (2)○□○□○□○□○□○□○□○□○□○□○

    □有10个,○有11个。

    为什么_摆法○有9个,而第二种摆法○有11个?

    A、师:○还有可能是几个?有没有可能○也是10个呢?这时候怎么排列呢?

    同桌讨论讨论,并把你的想法画出来。

    B、这里还有一种摆法跟前两种都不一样,我们来看看

    □○□○□○□○□○□○□○□○□○□○

    □有10个,○有10个。

    师:为什么像这样排成一行,○与□的个数相等呢?(板书:相等)

    如果也像刚才那样将一个□和一个○看成一组(暂时圈一个圈),大家想想_余下的是什么?(没有多余)全圈。这也就说明了○与□的个数是相等的。

    师:老师这还有一种摆法,和第三种差不多,出示:

    ○□○□○□○□○□○□○□○□○□○□

    □有10个,○有10个。

    师:为什么这两种摆法,○的个数和□的个数是相等的呢?

    师:两端物体不同,两种物体的数量是相等的。(板书:两端物体不同)

    师:□有10个,○_几个?_有几个?还可能是几个?

    师:在什么情况下,○比□少1?在什么情况下,○比□多1?在什么情况下,○和□数量相等呢?

    小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一行,当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并且是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当两端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刚才我们研究的是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如果一个隔一个围成一圈,出示

    这时,数一数□有几个?○有几个?

    仔细看,剪刀一剪,拉成直线,围成一圈其实也就是两端不同的情况,两种物体数量相等,数学可真神奇!

    四、联系生活、感悟规律。

    老师出示校园外的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的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黑色方块和黄色方块,红蜡烛和白蜡烛,跨栏的栏杆和跑道,柱子和栏杆,屋檐上圆木头和扁木头,石柱和石桌。

    瞧,人们把一一间隔排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五、回顾反思、交流体会。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来源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发现更多规律,解决更多问题。

    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范文 第五篇

    《数学教学评价》读书心得

    《数学教学评价》读书心得

    本学期学了曹一鸣老师的《数学教学评价》,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于今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和手段。课堂教学从行为上看,分为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从结构层面上看分新课引入、新知探究、实践运用、畅谈收获四个层面。正确理解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有效组织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只有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内容、方式方法有深入的认识,有效的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发展功能,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对于课堂教学评价对象,人们理解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过程及效果;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评价课堂教学活动整体。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评价方法有:评语评价法、口头报告、言语随机评价、等级评价法、学业成绩报告单、量表评价法、档案记录等。而在教育研究领域,学者们常用的评价方法是调查评价法、量表评价法、表现性评定等。

    1.量表评价法。

    优点:简单易行,评价者能快速给整节课定等级,下评语。不足:采用大脑记忆、书面记录等手段,评价者独立对课堂进行评价,边回忆边向评价对象提供反馈意见,有时无法准确地回忆和描绘某些具体的细节,只能凭经验和印

    2.课堂观察法。

    课堂观察是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优点:能观察可视、可感的直观现象与行为,选择一个或若干个观察点或课堂行为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观察研究不足:只能对课堂行为的局部的分析与诊断,而不善于对课堂事件的整体的、综合的、宏观的把握。它还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具备

    相应的观察技能,要求观察者能集中心智观察,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随时做出决定。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的保障来完成。它不能个人单独对整节课评价,还需要一个合作共同体,教师可以进行自由、分享、互惠的对话与交流,以确保观察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范文 第六篇

    一、创设情景,生产问题。

    播放时钟滴答声,学生倾听。

    师:这是什么声音?

    生:这是钟表行走的声音。

    师:你真聪明,人们把这种声音比作时间的脚步声,同学们说像吗?(像)

    师:这匆匆忙忙的时间的脚步声,是谁发出的呢?

    生:秒针

    师:对啦,老师这里有一个钟表,钟面上有我们的两个老朋友。一个是时针爷爷,一个是分针哥哥,现在这个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吗?生:不能,因为它只有时针和分针,不完整。

    师:钟面上应该还有什么呢?生:秒针

    师:我们可以给秒针起个名字,叫什么呢?

    生:秒针妹妹(秒针弟弟)

    师:除了秒针妹妹(弟弟),钟面上还有什么呢?

    生:(数字、大格、小格)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钟表,这是什么钟表呢?(电子钟、电子表)师:谁会看电子表呢?生:XX时XX分XX秒。

    师:我们今天来学习时分秒(板书:时分秒)

    师:出示问题:

    1、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2、时针走一大格是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1时=60分

    师:原来啊,分针哥哥走60分,时针爷爷就走1时,同学们想不想去认识秒针妹妹呢?那就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秒的认识

    课件展示秒针走一小格。师:这是多长时间?生:这是1秒钟

    课件展示秒针继续走动。师:这是多长时间?生:这是10秒、30秒……

    小结:秒针走1小格是1秒钟。

    2、教学秒和分的关系

    分组活动: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运动。

    课件展示,分针走以小格,秒针走一圈(60小格)小结:1分=60秒

    师:原来啊,原来啊,分针哥哥走1分,秒针弟弟就走60秒。有谁知道时针爷爷走1时,秒针弟弟走多少呢。生:时针爷爷走1时,秒针弟弟走3600秒。师:为什么呢,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生:……

    出示:1时=3600秒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那么多的时间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些练习好么?

    出示课堂练习:

    1、做一做

    3时=()分

    4分=()秒120秒=()分

    60秒=()分

    2、比较大小

    9分○90秒

    4时○24分5时○500分

    140秒○2分

    3、在()里填上时、分、秒。

    (1)一个小学生每天午睡1()。

    (2)小芳吃饭大约用了25()。

    (3)脉搏跳10次大约用了8()。

    (4)一节课的时间是40()。

    师:看来这些练习对同学们来说太容易了,你们愿意接受更艰巨的挑战吗?

    练习:帮助小猫调钟表

    体验1秒的价值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那么多的时间知识,并且用这些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那么,有谁知道有关时间的名言呢?生:……

    配乐,课件出示时间名言,先让学生默读、感悟。再指名让学生配乐朗诵这些时间名言。

    师:听了同学们这么精彩的朗读时间名言,让老师心里产生了很多的感受。时间不会因为我们做任何事停下它的脚步,当我们听到“滴答“一声的时候,又1秒钟过去了,再也回不来了,同学们说,时间走的快不快啊?(快)时间走的真快呀,当人们说起时间的时候,总会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它,这些词语你们认识吗?

    出示“光阴似箭”“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学生朗读。

    师:这些词语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一秒,因为我们的生命就是由这一分一秒组成的,这样才有了一天、一个月、一年……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1秒钟能做些什么吗?(想)老师也很想知道,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活动:1秒钟能做什么

    教师读秒,学生选做一些有意义的小活动

    1、60秒能做什么?

    2、10秒能做什么?师:1秒能做什么?

    生:……

    师:其实啊,1秒钟还能做很多很多事情,1秒钟也可能发生很多很多事情。

    课件展示1秒钟能做什么事情,可能发生什么事情。

    师:日常生活中,1秒钟的价值是巨大的,希望同学们珍惜每一秒钟、用好每一秒钟。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呢?生:……

    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范文 第七篇

    新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困难。本课要让学生经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解决问题。

    xxx用数学xxx在前面已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知识没有用标题的形式明确给出。在这里出现xxx用数学xxx的标题,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第七题是用xxx停车场xxx的画面展开的,描述了停车场上已经停放了9辆汽车,同时还有6辆车正在开进停车场,要解决的是xxx现有几辆车xxx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首次接触,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复习重点是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复习难点是文字信息的处理,依靠关联词语理清解题思路。

    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给出的资源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对于捕捉文字信息尚有困难。因此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须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挖掘出形象图外的信息资源,学会解答用比较抽象的文字表示条件和问题的题目。

    1、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创设情境,在游戏中感知数学,在数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复习xxx用数学xxx第117页第7题时教师出示没有文字的情境图,让学生自己观察,并说出发现了什么。也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接着出示图中两为小朋友的对话,理解xxx又开来了6辆xxx这话的含义,告诉学生,图上开来的汽车没有画出来,应该根据图上小朋友告诉我们的条件来解决问题。

    课件:停车场情境图,堆雪人图和妈妈儿子对话图。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口算

    10-7 5-4 6-2 7-3 8-0 18-10

    17-7 18-5 2+13 4+10 6+9 27-20

    8+5 0+0 15+4 5-5 5+7 20+9

    2、填未知数

    (1)6+( )=11 14-( )=10

    讨论:,括号里该填几?怎么想?指名回答。

    (2)练习

    9+( )=13 8+( )=15 12-( )=2

    5-( )=4 7-( )=1 ( )+7=14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景

    1、出示书上第117页的第7题。

    (1) 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2)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 问:为什么开来的汽车有一辆没有画完整?看着这幅图,你能准确地说出又开来几辆汽车吗?

    (4) 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5) 问:现在有几辆车?你会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9+6=15(辆)

    (6) 问:如果把xxx又开来了6辆xxx这句话去掉,让你们说又开来了几辆,你们会解答吗?四人小组说一说,然后派代表说。

    (三)巩固练习新题

    出示xxx堆雪人图xxx,书上第121页第11题。

    问:你们喜欢堆雪人吗?

    分组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要求口头编出一道应用题。)

    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吗?

    列出算式,一人板演,其余在书上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

    2、出示xxx对话图xxx,书上第121页第12题。

    (1) 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 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3) 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 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四)教师总结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xxx用数学xxx,大家能够根据图上的意思解答问题了。现在老师出一道题目,你还会做吗?(出示下题)

    2、从你们身边的事物中找一找,根据xxx9+7xxx的算式,提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想一想,怎么编?可以与同伴交流,也可以与老师、爸爸妈妈讨论,看谁编得好。

    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范文 第八篇

    1.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2.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美。

    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项内涵丰富的数学活动,又是安排在第三单元最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既能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学生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还能使学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重点: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角的知识拼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一)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1.观察一副三角尺中两个三角尺中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2.给一副三角尺上的每个角编号。

    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编为A尺,其中的直角为A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A尺①号锐角和A尺②号锐角;另一块三角尺编为B尺,它的直角为B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B尺①号锐角和B尺②号锐角。

    (二)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锐角<直角<钝角)

    2.三角尺上直角、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一副三角尺拼角活动前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块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同时调动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大小关系的知识,为“拼角”作好准备。】

    出示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一)小组讨论,自由拼角

    1.思考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2.学生动手拼角并画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展示,师生交流

    1.组长汇报。

    2.挑选不同的拼法展示在黑板上。

    3.在拼钝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三)作品分类,讨论质疑

    1.黑板上的拼法各有不同,你能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类吗?

    2.讨论交流:一类是锐角与锐角拼成的,另一类是直角与锐角拼成的。

    3.质疑:锐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不一定)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一定)

    (四)验证钝角,优化拼法

    1.交流验证方法

    目测──看上去比直角大

    测量──用三角尺的直角比

    推理──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

    2.总结拼法

    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的活动,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合作交流中思考,在分类讨论中质疑,在验证优化中升华。理解根据直角和钝角的关系,以直角为基础和锐角去拼的优势。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序思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一)教材第42页“做一做”

    1.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钝角。

    2.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直角。

    3.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锐角。

    同桌合作拼角,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展示。

    (二)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三个,拼一个钝角。

    同桌合作拼角,并画下来,再全班交流讨论。

    (三)教材第45页练习八的第13题。

    综合运用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知识,用七巧板上的图形灵活拼角。

    【设计意图:运用拓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用一副三角尺拼的基础上,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两块拼角,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三块拼角,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用七巧板中的各种图形拼,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感受七巧板中的数学美,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拓展延伸

    1.钝角去掉一个直角是什么角?钝角去掉一个锐角是什么角?为什么?

    2.你还想到了……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归纳总结全课,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在的兴趣。】

    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范文 第九篇

    教学设想

    1、在实际情境中,给定一个方向,学生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获得真正的感受,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定向观念。

    活动准备

    收集判断东西南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收集资料

    1、课前收集有关判断方向的资料。

    2、展示、交流收集材料。

    二、活动一:在操场上

    1、组织全班学生到操场上辨认方向。

    2、谁能辨认东、西、南、北?你是怎么辨认的?

    3、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方向板,标上东、西、南、北。

    4、看一看、说一说:东、西、南、北各有什么?在记录纸上把它们记下来,并标明4个方向。

    活动二:在教室里

    1、展示记录纸。

    2、互相看看有什么不同?

    3、在教室里辨认东、西、南、北,说一说各有什么?

    活动三:你说我做

    (给定一个方向,朝其余三个方向走)

    1、同桌2人合作,互换角色。

    2、指名上台表演。

    活动四:指挥交通

    1、模拟表演:请一名同学当黑猫警长,12名同学扮演带卡片的小动物。

    2、宣布活动规则:得数大于10的朝北走,其余的朝南走。

    3、评一评:谁是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动物。

    4、渗透有关交通安全的教育。

    谈一谈:这节课的感受或收获。

    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范文 第十篇

    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设计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教学评价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在教学之后,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是否产生了如教学目标所期待的变化,这是要通过教学评价来回答的,离开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就无法进行教学评价。

    2.关联性原则

    设计教学评价时应关联教学目标与评价方式,追求不同评价方式的互补,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工具,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3.过程与结果统一原则

    教学评价,既要评价教学的结果,也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要改变以往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方法,强调形成性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进行评估。

    4.客观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结果的评定,都应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情感。

    5.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要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为此,教学评价应该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实现评价的主体、内容、方式、对象和标准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动态化。

    6.指导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要对可能的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应对方案,以帮助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教学评价量规

    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技术,一般都具有评价要素、指标、权重、分级描述这几个基本构成要素,常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但这并非是一个机械的规定,有时量规可能缺少权重或等级描述,而且形式也可能多种多样。使用量规时应根据实际需求,不必拘于形式。

    教学评价:量规的设计

    通常,在量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水平来设计评价指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的侧重点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用具体的、可操作的描述语言来说明量规中各个指标的评价要求。一般地,评价量规的设计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1.确定主要评价要素

    对学习计划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影响学习计划执行的主要学习环节或要素,从中选择某些要素作为评价要素,选择评价要素时要考虑其总体涵盖的范围及其在单元学习计划中的地位。

    2.确定主要评价指标

    评价主要指标应该符合以下要求:(1)主要指标应该与学习目标紧密结合;(2)主要指标要尽可能用简短的词语进行描述;

    (3)主要指标一般是一维的,一个有效量规中的每个主要指标通常是一维的,它可以被分解成几个二级指标,但却与其他一级指标并列构成了评价的主要方面;

    (4)所确定的主要指标整体要能够涵盖影响评价要素的各个主要方面。

    每个评价要素的主要指标数目不必相同,但每个指标都应该是构成评价要素的主要影响成分。每个评价要素还可以拥有多级指标,但指标级数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3.设计评价指标权重

    对所选定评价要素的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权衡,为每个主要评价指标分配权重,并对量规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数)进行合理设置。

    首先,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与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直接的关系,并与评价的目的相关,反映主要考察目的的评价指标,权重应该高些。如对学生电子作品的评价,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制作电子作品的有关技术,那么赋予技术、资源利用评价指标的权重则应该高些;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电子作品展示自己的调查报告,那么赋予选题、内容、组织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则应该高些。

    其次,在设计指标权重时要保证某个一级评价指标的所有二级评价指标权重之和应等于该一级指标的权重。

    4.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

    在设计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时,应该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避免使用概括性的语言。如在评价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时,“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就会显得很含糊,而“从多种电子和非电子的渠道收集信息,并正确地标明出处”这样的描述就显得明确得多。

    5.设计量规的水平

    在设计评价量规的水平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同一部分必须出现在每个量规水平里。如设计研究性学习量规,水平1中涉及“信息收集”项,则在水平

    2、3、4也应该包括此项;

    (2)量规水平必须尽可能接近等距离。例如,水平1与水平2间的间距应当和水平3与水平4间的间距相等。

    6.修改和完善评价量规

    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评价量规进行修改和完善。(1)用设计出的量规对学习计划进行试评价,以便发现量规在主要指标、权重分配、等级描述中存在的不足,根据试用结果进行首次完善。

    (2)使用元量规对自己设计的量规进行质量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对量规进行再次完善。元量规即用来评价量规质量的量规。

    教学评价:档案袋评价

    1.什么是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或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其中一般包含了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业成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学习反思的主要信息。而学生档案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从其适用范围而言,档案袋评价多用于表现性评估。此外,档案袋的建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的结果,要为学生和教师对学习过程做全面评价提供帮助。

    学生阅读能力档案袋

    考虑到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累积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进行阅读的练习,档案袋法被用来记录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具体实施情况如下所列。

    1.每位学生拥有一张基本情况记录表,记录了一些基本信息和阅读的初始状态等。

    2.阅读课上每位学生都拥有一张课堂阅读记录表,记录了他们上课阅读的情况,并包括了学生的自评和教师的评价。

    3.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的评价表,这个表的功能是记录学生平时课外阅读的情况。表的设计结构同课堂阅读记录表。

    4.学生每周阅读精华记录。这个表被用来汇总记录学生每周阅读的摘抄,主要包括好的句子和词语,它们的出处和对它们的模仿。表里面同样包含学生的自评。而为了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特意设置了小组互评的项目而不是教师评价。设计如下:

    2.档案袋评价的特点

    (1)档案袋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2)档案袋里的内容与某一时期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相一致。

    (3)档案袋评价给学生发表意见与反思的空间,学生可以自己决定放入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4)档案袋的评价不是给予好与不好的结论,而是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和改变的事件,提出相应的改进与发展建议。

    3.档案袋评价的功能

    (1)作品展示:学生可以将自己最好和最满意的作品装入档案袋,其内容是非标准化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所装入的作品。

    (2)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包括学生不同时期的作品、观察或测试的结果、家长信息、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估等一切描述学生成长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作为学校与家长交流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反映学生成长的信息来源。

    (3)水平评估:用于评估学生学习与发展水平的档案袋,其内容通常是标准化的。这种档案袋可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是否达标的依据,也可用于学习完成情况的阶段性总结。

    4.档案袋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档案袋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目的划分,可以分为:产品档案袋——旨在收集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过程档案袋——主要反应学生的努力过程;进步档案袋——通过比较学生不同时期的同类作品,判断学生的进步。

    (2)按内容和功能划分,可以分为:过程型——若目的是为了描述学生学习过程的进步、努力,则建立过程型档案袋;成果型——若目的是为了展示学生的成就,则建立评价型档案袋;评价型——若目的是为了获得学生终结性评价的依据,则建立评价型档案袋。

    教学评价:档案袋的设计

    设计档案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为什么收集材料、收集什么材料、怎样收集材料、对材料的评价形式。

    据此,创建成长记录袋有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应用成长记录袋的目的与对象

    首先要明确学习文件夹是教师用,还是学生用,因为用者不同其评价法也不同。学习文件夹评价中,最主要的特征是,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是同一个体。如果是教师用学习文件夹,当然评价的对象是课题与计划的情况(学习活动开展情况)等,即用于课程评价;如果是学生用学习文件夹,那就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个人评价。

    2.确定成长记录袋的主题

    课程标准为每一个学段的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设立了明确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以及所用的教材,界定出一个清楚且具体的目标,并结合学生学习的现状,来确定成长记录袋的主题。

    3.设计档案袋的内容

    根据学习主题确定档案袋内容,包括收集什么、怎样收集和如何评价的问题。首先,确定要收集的作品与数量。学习物品,包括自己和年级的问卷调查结果,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记录学习内容的笔记),教师制作的活动日程、注意事项活页,照片,录音带,录像带,搜集到的各种资料,日记和作文,信件,图画,调查采访的记录,报纸文摘剪辑,各种草稿,完成的作品等;对这些物品要记载年月日、感想以及当时发生的事情等。

    其次,明确成长记录袋的收集渠道、参与者及其作用。从哪里获取成长记录袋所需的作品和资料?成长记录袋的记录需要哪些参与者,学生、家长、教师或是管理员?各个参与者具有何种职责和任务?

    第三,设定评价基准。要让学生知道成长记录袋对他们的成绩有怎样的影响。包括计分规则的构成,核查表的具体内容,整个成长记录袋的总体评价标准也应当在成长记录袋中予以说明。

    第四,在设计档案袋内容时应考虑到不同学科的特点。

    (1)语文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课内外作文外,还应记录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以形成性评价为重的评价形式。

    (2)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时,可以建立成果型档案袋,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所取得的进步,以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最满意的作业、最喜爱的小制作、影响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阅读数学读物的体会,等等。

    在对综合应用部分进行评价时,可以建立过程型档案袋收集以下资料,以反映自己的探索过程与取得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收集的有关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获得报告或数学小论文;解决问题的反思。

    (3)英语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

    (4)科学多采用杰出表现记录,如教师和学生会对科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有特殊意义或价值的信息——学生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创意等及时记录在案,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报告,等等,由此可以把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轨迹。

    (5)艺术成长记录夹是重要的质性评价方式,它是一种用来记录学生整个艺术成长过程的资料夹。建立艺术成长记录夹,旨在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艺术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和评价。艺术成长记录夹包括以下内容:对作品创作过程的说明、学生的系列作品、学生的自我反思、他人的评价、各项预设的学习资料及学生收集到的资料等。

    教学评价:问卷调查法

    1.什么是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传统的评定教学工作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问卷、测试题、量表等对被评价者在正常状态下进行测试,以获得评价的资料,并做出判断。

    2.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范文 第十一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口算在实际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掌握一个因数是整百数的乘法口算,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感

    二、探究新知

    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得多少个百,在得数后面添上两个0。

    三、尝试练习

    整百数的乘法口算和整十数的乘法口算有什么异同点?

    四、分层练习

    练习十一的第1-3题。

    五、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4、5题。

    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范文 第十二篇

    篇1:如何评价教学设计的好坏

    如何评价教学设计的好坏

    对教学设计的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教学活动。评价的直接目的有两方面: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作出鉴定,二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作出评析,帮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教学认识。经常开展评课,有利于教学问题准确诊断、正确决策和引导,有利于激励教师苦练内功、加快知识更新、优化教学艺术,有助于教师间相互学习、切磋技艺、交流经验。评课对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评课方法:

    1、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首先要评教学目标。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评教材处理。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授课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得是否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要看,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并得到突破。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必然、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3、评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看教学思路设计

    1.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我们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合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能不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我们平时听课,有时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则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评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 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等熟练程度。有的还要看在课堂上,教师对实验的演示时机、位置把握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课上演示和实验操作熟练准确,并达到良好效果。

    端正教学思想、严肃教学态度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学基本功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保证。所谓教学基本功,笼统地讲,是指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只要是有准备、有计划地进行,就必然存在一定的基本阶段和格局的顺序,存在一定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优化课堂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体现启发性原则。因为它主张的是意义学习,反对机械学习,这是现代教学模式的一个起码标准。二是体现目标性原则,即模式的选择要与教学目标要求相符。

    ②教学组织能力。模式的选择只决定教学的基本形式和框架,而要使教学过程“活”起来,关键要看有效的教学组织。教学组织分为教与学的组织,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组织。对于课堂教学组织,目前尤其要注重学生学的组织。因为学生的“学”未组织起来,教学活动就不可能按照既定的目标进入“状态”,教学目标就不可能较好地达成。③教授行为策略。教授行为策略主要是指课堂提问的策略、处理学生回答问题的策略、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提示信息的策略(包括板书、演示、视听方法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策略、引出见解的策略、作出结论的策略等等。孔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中讲“道而弗牵,开而弗达”,以及西方古代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等,都强调在启发引导和作出解答上,要把握“火候”,讲究教授行为策略。教师的教授行为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学组织的效果。并且,教师只有讲究教授行为策略,教学工作才可能达到艺术般的高度,给人以艺术般的享受。要特别提出来的是,有些课堂教学自始至终一问一答,热热闹闹,问题频繁而肤浅,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这种看似“启发式”教学的“有序”开展,其实不仅不能真正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还将导致学生日后更大、更深刻的思维混乱。

    ④教学机智与表现力。教学机智即教学活动中的应变力和即时组织力,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能否因势利导而又使教学活动不越轨。教学表现力即教师运用各种教学工具的能力,它包括语言表达力、情感表达力及运用教学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等。教师只有做到身心一体化的表达,教学要求和教学影响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可以说,这是教师的“演技”。

    ⑤理论功底与知识面:教师的理论功底,一方面表现在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实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课后自己说课的理性分析,能否据理“自圆其说”。教师的知识面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根据当时的教学需要,信手拈来相关知识充实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课堂教学更加丰满。教师表现知识面广,还有利于“博学多才”形象的建立,为教师多增添几份教学魅力。

    篇2: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评价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如何评价教学设计的好坏,一般应该看教学过程中是否强调了下面四个基本要素,是否解决了三个重要问题? 这四个基本要素是: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每一个局部和环节,又是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首先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信息,完成教学任务。2.学习特征

    分析教学对象的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3对教学资源的分析 4 对教学评价的分析。

    此点必须周密考虑,做出评价设计。做到确定评价对象和目的明确,评价内容和目标必须具体,制定出评价标准。还要充分的获取定性,定量的资料,最后进行价值评判。

    三个主要问题:

    1.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

    2.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即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3检查和评价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节好课的特征必须照顾到教学的十个教学环节: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选择课题和任务;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科内容;阐明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活动;利用教学资源;提供辅助性服务;进行教学评价;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

    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专门研究了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1、诊断功能

    2、激励功能

    评价对教学过程有监督和控制作用,对教师和学生则是一种促进和强化。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定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这是因为,较高的评价能给教师。学生以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可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即使评价较低,也能催人深思,激起师生奋进的情绪,起到推动和督促作用。3.调控功能

    评价的结果必然是一种反馈信息,这种信息可以使教师及时知道自己的教学情况,也可以使学生得到学习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从而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客观依据。教师据此修订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指导;学生据此变更学习策略、改

    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教学评价有利于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随时得到反馈调节的可控系统,使教学效果越来越接近预期的目标。4.教学功能

    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数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甚至产生飞跃。如测验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经验,它要求学生事先对教材进行复习,巩固和整合已学到的知识技能,事后对试题进行分析,又可以确认、澄清和纠正—些观念。另外,教师可以在估计学生水平的前提下,将有关学习内容用测试题形式呈现,使题目包含某些有意义的启示,让学生自己探索、领悟,获得额的学习经验或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谈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评价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认为评价教学设计好坏应看是否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

    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范文 第十三篇

    教学评价设计

    课结束时,教师对本内容和目标完成情况加以总结后,让学生在评价表中进行自我评价(知识评价、态度评价),以及同桌进行互评。课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出评价反馈,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具体的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掌握情况:知道了光的三种现象。知识应用:会结合生活实例,知道其原因。

    表现情况:认真思考,课堂上发言,表现积极。

    学习方法:对其他类似性质的教学内容,能够迁移学法。

    教学方面: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教学效果等。(1)学生自评表:

    知道了光的三种现象 知道□ 基本知道□ 不知道□

    知道了现实中各个实例是光的哪种现象 知道□ 基本知道□ 不知道□

    掌握了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 掌握□ 基本掌握□ 没掌握□

    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很好□ 好□ 待改进□

    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很好□ 好□ 待改进□

    (2)同桌学习互评表

    同桌姓名:

    等次:优、良、中、差

    积极参与实验研究的分析,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 表现积极,举手发言

    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 他她经常鼓励/督促我我对他(她)的表现满意程度(3)教师评价表

    全体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中参与教学 非常好()很好()一般(教法的安排是否恰当

    非常好()很好()一般(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发言

    非常好()很好()一般(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如何

    非常好()很好()一般(学生在学习中有愉悦的体验,每一名学生是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非常好(()一般()

    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非常好()很好()一般(学生学习本节课还存在的问题:

    想法:

    学生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很好))

    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范文 第十四篇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构想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新课程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问题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只能做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这些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不少见,其中有些课甚至还被评为好课。笔者以为,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进行重新认识,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现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问题,构想如下:

    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的构想

    1、教学指导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论原则;通过教与学双边活动是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数学能力,完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

    2、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小学数学最佳知识结构。即,那些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法则、规律、公式和数学思想组成的知识系统,并且是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 律,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的知识系统。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在智能的开发和提高;是否通过“获得 知识”和“应用知识”两种途径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 手操作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既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的落实,又兼顾“因材施教”的推进。

    5、课堂教学是否较好地体现了“认知结构”、“教材结构”、“教学结构”三者和谐一致的整体关系。

    6、全体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如何,发展趋向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7、进行“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课时教学效果的量化测试和“智能”与“情意”方面相应的课外跟踪考 查结合。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评价的构想。

    (一)对“掌握知识”的评价构想。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非要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 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迁移的生动 的活泼的知识结构。那么,应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掌握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②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③感知阶段的诱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展开求知探索;

    ④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起学生“短 兵相接”的思维交锋,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⑤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②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浅出,表述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挥如何,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

    ⑤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与学生学会求知方法,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二)对“发展能力”的评价构想。

    能力的发展只能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发展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 的传授过程去进行,知识有其能力价值,它凝聚在知识之中,不思则暗,深思则宽,不着重分析挖掘,不在知 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就会落空。”发展能力必须结合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 向高级逐步提高。练,是形成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就小学数学综合课“发展能力”的评价而言,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对课堂“半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给出的题目是否属于紧扣新知要点的基本型题目;是否便于全体学生直接运用新知,起到巩固理解,强化记忆的作用。

    ②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核心,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与“放”适度,不包办代替学生对新知的再现。

    ③学生运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题目的技能和叙述算理,或法则或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教师在本阶段的课堂小结是否切中由学生板演和课堂巡视所反馈问题的要害:“结语”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要点的再现和发展。

    2、对课堂“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本阶段习题设计是否由三类不同要求的题构成;这些题目的编排是否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类题目的要求如下:低档题:比基本型题目稍有变化,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运用新知解题形成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中档题:以新知为主体的综合型题目,题目的编排既突出适度的综合性,又带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用以培养和训练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灵活性。高档题:思考性较强,略有难度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用以解决“ 吃不饱”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饱”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励,推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②在本阶段中,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练习时间(区间为10至15分钟);是否较好地完成本阶段课时教学任务,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3、对“独立练习交流与课堂总结”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练习交流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

    ②教师对学生的解题交流与评定是否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广阔性、创造性;是否致力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

    ③师生合作的课堂总结是否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回顾求知过程,掌握新知要点,获得求知启迪。

    (三)对“陶冶情操”的评价构想。

    人的智力商数是先天已有的,而情意商数却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科学界已提出:一个人的“智商 ”只占其成功要素的20%,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因此,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其核心素质是高尚的人格。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去陶冶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情操、科学品质,已是当务之急。为此,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情意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应当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把“陶冶情操”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是否做到 为此不遗余力,持之以恒。

    总括起来说,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

    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范文27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